在早期的 S76直升機上,使用兩個減振板,一個用來調除 3R振動,一個用來調除 5R振動。在后期 “西科斯基 ”型號直升機和其它比較新型的直升機上,5R的振動大小已經在設計上減小到足夠小了,所以只使用一個減振板來消除 3R振動。
圖 3-12槳轂減振板
圖 3-13典型的槳轂減振板
第 3.3節錐體檢查
3.3.1錐體
一簡介
“錐體 ”或者 “打錐體 ”的定義就是盡量使所有主槳葉片翼尖軌跡在轉動中處于同一平面上的過程。但是在一些環境下,完全的翼尖軌跡重疊并不能帶來零振動和良好的操控性能,反而微小的 “軌跡分離 ”可以達到此目的,也就是在各主槳葉片翼尖軌跡存在著輕微不同的情況,會帶來最平穩的飛行和最小的振動。
“平衡 ”就是在主槳葉旋轉盤面上,盡可能地實現質量分布均等,使主槳葉的重心盡可能地靠近旋轉中心,也就是主槳軸中心的過程。二主槳錐體
前面提到過,確保所有主槳翼尖處于同一個轉動軌跡上可以使槳葉不會受到前面槳葉翼尖所產生渦流的影響。另外,如果一片槳葉的轉動軌跡比其它槳葉低時,就會因為下洗氣流的影響而造成升力損失。過去數十年來有許多不同的方法用來檢查主槳葉錐體,以下就將介紹其中幾種主要方法。
1旗標錐體檢查
這種方法現已被一些更先進可靠的方法所取代,只是在一些小型、結構簡單的直升機上使用,而且只限制于在地面進行錐體檢查。
該方法是使用一個支架,套有一個旋轉的樞軸,在支架的頂部有兩個減振板,在減振板之間用橡皮筋垂直懸掛著一面帆布旗。在每片槳葉翼尖上用彩色臘筆依據槳葉的顏色分別涂上各自不同的顏色。當旋翼達到所要求的轉速后,竿子慢慢接近并進入翼尖軌道,直到每片槳葉翼尖撞擊旗標留下痕跡。取下旗桿就可以進行翼尖高度分析,并與維護手冊中列明的限制進行比較。
在操作中需要特別注意避免槳葉翼尖擊打到旗桿的金屬部分,否則不僅可能造成槳葉損傷,還會傷及直升機和操作人員。一般情況下應將直升機迎風停放,旗竿應位于直升機縱向中心線稍前的槳葉一側。飛行員必須能完全看到旗竿和操作者,當機組給出許可后(例如:“大姆指向上 ”的手勢,或者使用對話裝置)旗竿才可以開始漸漸靠進翼尖軌道。
調整片
圖 3-14旗標錐體檢查法
2頻閃錐體檢查
這是近些年才被使用的一種更加系統有效的錐體檢測方法,它可以在懸停和飛行中進行錐體檢查。
在該方法中使用一個金屬片作為 “靶標 ”,在其一面涂有反光材料,通常利用翼尖罩的安裝螺釘將其固定在翼尖罩下部。在座艙內有一個控制盒和一個便攜高能頻閃燈,都由直升機的電源系統供電。
為了使頻閃燈光的閃光頻率與主槳葉片旋轉速率達到同步,一般情況下會在直升機固定傾斜盤上裝有一個磁頻率探測器,在變距桿基座上裝有一個小的金屬切割器。當切割器隨槳葉每轉動一周就經過磁探測器一次,并使探測器產生一個脈沖信號。該信號就為頻閃燈光的閃光頻率。圖 3-15所示即為一個典型磁探測器與切割器的安裝示意圖。
圖 3-15磁頻率探測器的安裝示意圖圖 3-16頻閃儀檢查錐體
當主槳葉在適當的轉速下轉動時,將頻閃燈光對準槳葉翼尖位置,按下頻閃燈按鈕,高頻閃亮的燈光將翼尖 “靶標 ”照亮,當它的閃光頻率與旋翼轉速同步時,就會使觀察者看到的是 “靶標 ”幾乎靜止的圖像,這樣就可觀察到翼尖的高度差。在一定模式下,這種方法也可用來判斷阻尼器(前揮后擺阻尼器)的工作差異,也就是觀察 “靶標 ”水平位置上的分離度。
開始操作前,一定要在準備工作中注意將所有連接電源及磁探測器的外部導線固定好,不能防礙飛行操控以及傾斜盤的運動,或者松脫向上飛入旋翼轉動面。許多直升機維護手冊和維護程序都說明了設備的安裝方法以及工作中頻閃設備的位置,實際操作中一定要嚴格遵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