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6-20 12:22來源:未知 作者:航空
|
在近日的“衛星光通信與智能組網技術”專項研討會上,北京極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薛江,詮釋了星載激光通信終端的三大重要指標,以及通信終端設計對于構建低成本、高可靠衛星互聯網的重要價值。
本次專項研討會由中國移動研究院與中國光網絡研討會聯合主辦,主題為“光鏈星宇,網聯天地”,來自運營商、設備商、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媒體業界200多位代表共聚一堂,共商衛星光通信技術突破之道,擘畫未來空天信息網絡的中國藍圖,F場對激光通信優秀企業進行了表彰,極光星通憑借卓越的技術突破和產業貢獻榮獲“產業炬火獎” 。 衛星在軌實測的多個關鍵成果 在演講中,薛江并未直接切入復雜的技術理論,而是首先通過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在軌實測成果,直觀地展示了其設計理念的有效性。這些成果構成了衡量當前星間激光通信技術水平的三大關鍵維度:通信建鏈有多快?單次持續通信能持續多久?數據能傳輸多快? 極速通信建鏈:2024年10月20日—11月10日在軌試驗期間,極光星座01星/02星實現十余次雙星激光載荷穩定捕獲并長時穩定建鏈。其中,星間激光通信主動斷鏈重捕時間小于2.12秒,展現了系統卓越的鏈路穩健性和智能恢復能力。 超長穩定通信:2025年5月14日—5月19日,極光星通端機參與的“光傳01/02試驗星”,單次連續建鏈通信時長達到116小時18分鐘37秒。此次測試是在星間距1150千米的條件下完成,穩定數據傳輸速率為10Gbps,相當于兩顆衛星間連續“高速高保真通話”4天20小時以上。
超高傳輸速率:2025年3月18日,星間距640千米下,極光星通端機參與的“光傳01/02試驗星”成功實現在軌星間400Gbps的超高速激光通信數據傳輸。星間單次任務傳輸業務數據總量31.5TB字節,通信總時長16分13秒,任務期間鏈路跟蹤穩定,跟蹤誤差小于5urad。 建鏈速度快、持續通信時間長、傳輸速率高,正是構建高性能衛星互聯網的三大支柱。其中,建鏈速度定義了網絡的敏捷性與彈性,通信時長定義了服務的可靠性與連續性,而傳輸速率則定義了系統的容量與價值。這三者的協同實現,是衡量并建成真正具備實用價值的衛星互聯網系統的核心標志。 自主可控PAT系統奠定衛星互聯網的性能基石 構建高性能衛星互聯網的在于星間鏈路的綜合效能,建鏈速度、通信時長與傳輸速率,是衡量其技術水平、決定網絡質量的三大核心指標。極光星通正是在這三大維度上,通過在軌實測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性突破。
極光星通自主研發的高精度跟瞄(PAT)系統,以μrad級的控制精度,將秒級快速捕獲的敏捷性與超百小時連續穩定跟蹤的可靠性融為一體,實現了創新突破。再結合先進的高速相干光通信與信號處理技術,良好支撐400Gbps的在軌數據傳輸。同時,高度集成化的輕小型終端設計,更為未來巨型星座的經濟化部署奠定了堅實的工程基礎。 極光星通展現的是一套從核心算法到系統工程的完整解決方案,為我國空天信息網絡的自主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此次榮獲“產業炬火獎”,體現了產業領域對該技術體系創新價值與工程實踐成果的認可。 |